日期:2025-07-25 来源:天眼新闻 点击:
爽爽贵阳,群贤毕至。7月24日,第八届中国—东盟医学教育论坛——“聚生态贵州议健康未来—公卫高质量发展与创新论坛”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松柏山厅)举行。作为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一项关键学术交流活动,本次论坛致力于食品科学与公共卫生交叉领域的深入探讨,汇聚全球顶尖学者,共同探索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的新机遇与创新之道,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开幕式现场
本次论坛由贵州医科大学主办,贵州省生态食品创制工程研究中心、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等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朱蓓薇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报告。贵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汤磊出席论坛并致欢迎辞;贵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罗鹏主持论坛。
此外,南开大学特聘杰出教授王硕、原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精准营养与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孙长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刘爱东、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刘绍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兼深圳研究院院长刘学波、中国农业大学国家果蔬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芳、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院长谢晶、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建明、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斌、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方正锋、四川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成果、俄罗斯西北国立医科大学教授Anna Turushev安娜·图鲁舍娃、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晓光等国内外1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青年才俊,以及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食品科学领域教师和部分留学生参加论坛。
论坛合影
论坛首场重磅学术报告由朱蓓薇院士开讲,她以《传承食药精粹,创新发展中国食品营养健康产业》为题,从发展中国食品营养健康产业意义重大;多元并存,共创我国食品营养健康产业新蓝海;传承食药精粹,创新发展中国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等三方面作了论坛主旨报告。她指出,当前,我国的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在养生意识不断提升的同时,人们对于养生效果和效率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为当前和今后我国食品科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实践平台。未来,契合人们对食品营养性的重要需求,食药同源、寓医于食将成为我国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发展的目标共识,同时也将瞄准这一市场需求,结合食品学科建设实际,传承好食药精粹,引进现代食品加工理念和先进技术,从“营养、安全、方便、美味、实惠”等多角度探索一条符合人们饮食习惯的“标准化”营养健康研究体系和产业发展之路。
朱蓓薇院士作报告
汤磊代表贵州医科大学向拨冗出席本次会议的朱蓓薇院士以及各位专家学者、来宾朋友们表示欢迎和感谢,并从历史沿革、学科发展、科学研究以及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介绍了贵州医科大学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他指出,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在几代“贵医人”的持续努力下,已具备了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完整培养体系。当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学校将借本次论坛之东风,与众同仁一道,共鉴中国—东盟国家在食品科学与公共卫生交叉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化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领域,学科、地区、机构间的交流互鉴与合作共赢,持续扩大科研交流的“朋友圈”,携手开拓跨学科研究以及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为持续推进新医科建设和人类医疗卫生健康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汤磊书记致辞
罗鹏在主持论坛时指出,本次论坛旨在深度分享食品营养与充分挖掘未来食品研究与开发、营养免疫与代谢调控机制等前沿成果。同时,聚焦《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重点任务,探讨跨学科政产研用协同创新路径,着力为食品与营养协调发展、人民群众营养与健康状况改善和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提供高水平的学术支撑和可应用落地的实践解决方案,致力于构建更加科学、精准的食品营养与人民健康保障体系。贵州医科大学愿与各位专家学者一起,共同致力于公共卫生和食品科学学科创新研究,共同助推健康贵州、健康中国建设和人民健康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罗鹏校长主持论坛
论坛分上午、下午两场分论坛,上午分论坛由贵州医科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洪峰主持,下午分论坛由原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精准营养与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孙长颢主持。来自公共卫生和食品科学学科背景的近20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公共卫生体系与公共卫生教育、营养学重要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益生菌与啤酒之间的联系、膳食营养与脑健康干预、食品冷链发展现状与挑战、精准营养与免疫健康以及全球化背景下营养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等方面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专业思考。
各阶段主持人
当天上午论坛报告者
当天下午论坛报告者
本次论坛深度聚焦公共卫生和食品科学学术前沿,为当前食品卫生与人工智能的跨学科研究搭建了重要交流平台,充分体现了2025中国—东盟交流周“智汇人文,教育共融,协同发展”主题。与会专家学者们通过论坛报告、成果分享以及自由讨论等形式,深入探讨卫生与食品健康的创新融合发展路径,为以食品卫生推动跨学科研究、以人工智能助力人类健康汇聚了学术智慧,也为构建食品卫生与人工智能和谐共生的科技新未来贡献了专业力量。
此外,通过本次论坛,贵州医科大学还将与国家果蔬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精准营养与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持续深化“学科—地区—单位”之间高水平发展的互建共享。
来源链接地址:https://share.eyesnews.cn/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15117010531.html
版权所有 ? 贵州医科大学版权声明隐私说明备案编号:黔ICP备19007765号-1
公网安备 52010302000012号